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、北京开放大学、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、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共同承办的“深度学习”教学改进项目第一期研修班隆重开班。
来自广州、深圳、重庆、成都、山东、北京等地十几个实验区120余名学员参加了首批研修活动。
而这个项目的筹备工作,酝酿已久。
2014年3月20日,项目第一次会议在课程教材中心召开。项目组组长、课程教材中心主任田慧生出席会议。
在项目组副组长刘月霞的主持下,汇聚了包括政策研究、理论研究、教学实践模式研究、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专家、学者、教学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在内的研究团队围绕项目的背景、意义、目标、任务、工作原则、实施机制、工作进程、条件保障等内容展开了全方位讨论。
随后的几次会议上,项目研究团队全面梳理了理论文献和实践模型,客观分析了课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。
2014年5月25日第四次会议上,研究团队首次将项目名称确定为“深度学习”。
面对“如何让项目本土化”这一挑战,研究团队展开了深入探讨。
在字斟句酌的推敲与打磨中,在相互质疑、相互激发与反复论证中,项目的理论框架、实践模型、实施方案由薄到厚,再由厚到薄。这厚与薄的背后,是项目研究团队的智慧与汗水,更是“深度学习”理论开放性与生成性的生动诠释。
未来的蓝图已经展开,“深度学习”教学改进的智慧之旅即将启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