浦东机场
Part1
主持人:大家好,欢迎收看筑梦天下,我是周瑛琦。明年,第41届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召开,上海的交通面临考验,因为届时将会有大量的外国人空降上海,所以很多人对于上海的机场接待能力心里就有点没底。对此,上海朋友一拍胸脯说:没问题,三年前我们就能很好的应对这种大场面了!2006年,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,当时可是十国元首共计18架专机一气涌入上海,结果呢?井井有条,丝丝入扣,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航班有序起降,纹丝不乱,接待任务完成的非常完美。我就问他怎么能完成的这么好?结果这位上海朋友很牛的说:我们是中国唯一拥有两座机场的城市,我们有虹桥,还有浦东。今年国庆,也就是这两天,恰逢浦东机场建成10周年。那么这期节目,就让我们一起聚焦这座年轻的机场,去看看它的诞生,和上海的改变。
解说:1999年10月1日,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,全世界有无数目光投向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,人们关注它第二座机场的诞生。当时的热度,丝毫不逊于机场工程公开招标之时,当时,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位建筑师的目光齐聚上海外滩,试图夺取这座大都市第二把空中钥匙的铸造权。
解说:外滩,上海近现代城市的起点,也是上海跻身国际大都会的标志。而一个半世纪以前,这里还只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泞,1842年鸦片战争落败,清政府被迫签订《中英南京条约》,同意上海开埠,并将外滩划为洋人租界。从此西方各国开始在这大兴土木,外滩仅数里长的一条弧线上,就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,因而得名“万国建筑博览”。
解说: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是沙逊大厦,也就是如今和平饭店的北楼,这幢10层大楼和我们讲过的芝加哥学派建筑如出一辙,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幢现代建筑。而建于1923年的汇丰银行大楼则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,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,号称是“从远东白令海峡到苏伊士运河最华贵”的建筑,至今仍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。
解说:这,是外国建筑师与上海的第一次邂逅,而那时,上海仍旧幼小。
主持人:西方诸国当年之所以一股脑把洋行、商行、使馆都扎堆建在外滩,还不是因为黄浦江的无敌江景,而是源于外滩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它紧靠黄浦江,又是入海口,在当时没有空中运输的条件下,海上运输是国际贸易往来的唯一渠道。另一方面,在当时战乱中的中国,黄浦江上停靠的军舰可以为这些外国资本家提供强大的军事保护。于是,不仅外滩逐渐成为了东方的“华尔街”,上海也一步步成为了东亚的交通和贸易枢纽,成为东方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、跨国公司贸易和商务的中转站,获誉“东方巴黎”。当时沿黄浦江一字排开的繁忙码头,就是上海独特的风景。
解说:19世纪中期以后,随着长江和中国北方沿海口岸的开放,上海地处长江口、位居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,迅速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,而此前的上海,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。
解说:1858年《天津条约》签订,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,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鸦片贸易集散中心,黄浦江的外滩段随处可见储存贩运鸦片的趸船。在黑心商人的贪欲和利益的驱使之下,上海的海上贸易枢纽地位,提升至顶峰。
解说:1903年,就在海上运输空前繁荣之时,第一架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天际起飞,莱特兄弟的创举在人类的交通运输史上书写下一个新的纪元。1921年,就在飞机问世后的第18个年头,上海虹桥机场正式兴建,初始占地267亩,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民用机场之一。解放后,它被充作军用机场;直到1963年,重新转为民用机场,此后经过多年扩建,一直沿用至今,成为中国三大国际空港之一。而上海,也继身为海上贸易枢纽之后,成为空中运输的重要枢纽。
主持人: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,上海已经与97个中外城市通航,有42家中外航空公司在虹桥机场开设航班,上海的航空运输量以每年超过20%的速度增长,虹口机场已无法容纳旅客的承载量。仅1997年,它的旅客吞吐量就达到了1300万人次,大大超出了机场96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,大约超出了近40%!机场的扩建迫在眉睫,当时上海有两种选择,一是在虹桥机场的基础上扩建,二是在浦东新建一座国际机场。扩建虹桥造价成本较低,单一机场也便于集中管理,但虹桥位于市区,地皮实在太少了,而一个机场也容易造成空中拥挤。而在浦东新建一座机场有利于浦东的开发,而且也有的是地皮,但两个机场是否不便管理?而且成本大增?上海人最终是因为什么做出了选择?
Part2
解说:面临抉择的上海人把目光投向了海外。纽约,美国唯一一个拥有三个大飞机场的城市,每年通过纽约各机场飞往世界各地的旅客超过7500万,其中国内旅客5200万,国外旅客2300万,为纽约带去巨额财富和机会。这三个机场定位各不相同,互相竞争且相互促进。
解说:东京机场,排名纽约、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机场。日本政府鼓励机场间的相互竞争,大力促进机场私有化,以提高机场的竞争力。虽然目前东京已经拥有两个机场,但是,日本政府似乎并不满足现状,打算兴建第三座机场。
主持人:也许是被这些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所鼓舞,立志成为国际一流大都市的上海渐渐倾向于造一座新机场,谨慎的他们开始细细打量构想中的机场所在地,浦东。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,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南方许多城市,尤其是经济特区的挑战,优势已经不再明显。1990年,中国政府决定重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,试图将其打造成一面全新的窗口和现代化中心。于是,这片位于上海东部,长江三角洲东头,东临长江入海口的土地,逐步受到全世界的瞩目。如果在这里修建一座新机场,那对于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、贸易、运输辐射,无疑是巨大的。最终,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项目正式出台,工程招标全面展开,于是,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纷纷云集上海。
解说:最终,保罗安德鲁,这位机场设计方面的大师,这张中国人并不陌生的熟面孔中选。(放国家大剧院画面)至此,他已在全球设计了50多座机场,从巴黎到开罗,从阿布扎比到雅加达,都出自他的笔下。这一次,他将为上海带来怎样一把全新的交通钥匙?
(出字幕:中国·浦东)
解说:金茂大厦,塔楼高420米,1999年竣工,当时的中国大陆第一高楼,世界第三高楼,屹立于黄浦江畔,浦东新区繁华的陆家嘴金融中心,与东方明珠塔遥遥相对。而在金茂大厦旁边,很快又矗立起一座更高的大楼——492米的环球金融大厦。
解说: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业区,揭示着浦东的崛起,书写着上海崭新的天际线。在浦东一角,浦东国际机场的建设也在这一时期火热进行,随着施工时间的推移,保罗安德鲁的设计,逐渐浮出水面,展现于世人眼前。
解说:一只振翅欲飞的“海鸥”,这就是保罗安德鲁的设计。
解说:它的四周以倾斜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围护,形成强烈的动感,现代感和科技感十足。似乎这只海鸥,在保罗安德鲁心中,就是身为东亚大都市、太平洋西岸枢纽的上海的最佳化身,它载着中国新世纪的梦想,在浦东起航。
解说:然而,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,却一度让负责全面工程施工的中国工程师束手无策。 航站楼是一座硕大无朋的建筑,而它的“海鸥”外观,主要是由独特的屋盖来体现的。如果把浦东机场看成是一所大房子,那“海鸥”其实就是它的屋盖。
解说:然而,如此大跨度和弧度的屋盖,如果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,将无法完成。怎么办?
解说:工程人员用一种被称作“张弦梁”的轻灵弧形结构解决了这一难题,他们以方管做上弦,钢索做下弦,中间以副杆连接,恰似一张的弓形状。这张紧绷的弓,构筑起了纵向长度和横向跨度均为国内最大的屋盖,它就是安德鲁的“海鸥”翅膀。
主持人:海鸥的翅膀立起来了,四处散发着潇洒和灵动,一副即将“乘风归去”的样子。你还真别说,工程师们真的担心这只海鸥会“乘风归去”,因为接下来他们面临一个新的难题:如何确保这只轻灵的“海鸥”在大自然的种种冲击中岿然不动,因为航站楼的设计三面敞开,只有一面带墙体,这样的屋盖很容易被狂风掀翻,而台风恰是上海的常客。抗风问题怎么解决?工程师们曾经想过在屋面上唯一的那道西南墙开一个天窗,让风溜走,这样屋盖承受的风力就有所减小,但如果天窗开得太小,作用就不明显,天窗开大了,雨水又会飘洒进来,而且会影响建筑的抗震强度,此路显然不通。保罗安德鲁只负责图纸设计,工程全由中方施工人员负责,那么,他们是如何防止海鸥被“掀起你的头盖来”呢?
Part3
主持人:一个偶然的灵感,解决了“海鸥”的抗风问题。大家如果放过风筝就会知道,风对风筝产生向上的升力,使它克服地心引力扶摇而上,而系在风筝上的细绳就正好平衡了这一股升力,使风筝在高空处于平衡状态。所以,要防止大风把“海鸥”刮跑,何不帮它也击伤一根绳子呢?这个突发的灵感让工程师们眼前一亮,于是他们把机场按比例做成模型,在风洞里做实验,并将实验数据进行了周密的计算,试图为海鸥打造一根牢固的绳索,让它振翅欲飞,而又稳扎于大地。这个由儿时游戏迸发的创意,最终如何转化为现实?
解说:1999年10月1日,中国建国五十周年,浦东国际机场也于这一天正式开门迎客。伴随一次次的航班起降,无数旅客进出于这座崭新的机场,它的每一处细节,都进入了旅客们专注打量的视线之中。
解说:人们发现,以国际大都市著称的上海,并没有在自己的新机场中加入多少中国元素,相反所有中国元素都被克意回避,让机场成为与自然环境相融的开放式建筑体系。它的航站楼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,均为三层结构,由两条通道连接,面积达28万平米。建筑的侧面并没有太多复杂的元素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明了的结构:白色的栅栏和几乎看不见的钢索。
解说:这些绳索,就是工程师们用以解决抗风问题的钥匙,屋盖之下,每隔18米设置一组群索,上端牵拉屋盖,下端则融进稳固的混凝土基座,让整座建筑得以深扎大地,能够抵御沿海多发的台风和地震。
解说:此外,为了增强效果,在横梁交叉处工程师还设置了横穿的白栅栏,这些栅栏就像漂浮于空中,当阳光投射在上面时,仿佛会凭空消失在空中一样。这是个复杂的工序,为了进一步拉紧钢索,还设置了专门设计的球形工具,用来固定这些管子。
解说:至此,保罗安德鲁的设计与中方人员的施工彻底相融,浦东多了一处新地标,上海的枢纽地位越发巩固,而中国则在五十周年国庆时多了一座大型国际机场,迎接崭新的世纪。
主持人:建成后的浦东国际机场与北京首都机场、香港国际机场并称中国三大空港。从1921年虹桥机场始创,到1999年浦东机场运营,70多年时光,从海上枢纽到空中枢纽,再到综合交通枢纽,上海的区位优势一再升级。而从一个半世纪前静默于江滩泥泞之中的海边小城,到租界时期的“万国建筑博览”,再到今天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会,中国没有哪座城市拥有上海这样废旧立新的速度。短短时间内建起的浦东机场,既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,也是见证。在上海变迁的过程中,这座年轻的城市似乎并没有太多中国老城变迁的伤痛。而很快,浦东机场和上海,又有了新的出发。
解说:通过浦东机场飞临上海的游客,会有这么一些人,喜欢慕名到上海小有名气的“新天地”去看一看,它是与浦东机场同一时期建起的休闲区,前身是上海大名鼎鼎的“石库门”,上世纪20年代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。
解说:上世纪九十年代,石库门被大批量拆毁。而新天地却把这一片石库门保存了下来,外面是斑驳古旧的建筑,里面是新潮时尚的酒吧、商铺和流行店。
解说:在这里,上海人回身留下了一小片记忆的古旧外壳,接着转身继续上路。上海的城市发展一往无前,浦东机场的建设进程一直没有停滞。2002年,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,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启用,与浦东机场相连,让机场与市区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。这一次,上海又走在了前面。
解说:而2008年,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运营,这座新航站楼的风格主题被命名为“地”,与鸽子信仰的“蓝天”形成鲜明的对比,旅客一踏入它,就能感受到大地的平凡、质朴和浑厚。
主持人:浦东机场起飞于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当天,距今正好十年整,十年间,这座机场和上海这座城市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程一样,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前的脚步。而在明年,上海即将迎来第41界世博会,我们相信,这对这座机场和这座城市来说,都是严峻的考验,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。到那时,会有更多的国际友人从浦东机场飞临上海,获得对中国的第一印象;也会有更多的寻访者,从这座崭新的现代建筑出发,深入上海,去往古老的外滩、繁华的陆家嘴、神奇的石库门。也许会有人为他们讲述这些建筑的故事,只是不知道他们,能否从这些建筑中捕捉到这座城市的记忆。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-
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-
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-
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-
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-
7*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推荐样音
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

关注【客服微信】
听最新案例,新客礼包等你拿!
提交成功
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,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
你也可以注册,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,在线接单配音。(7 X 24小时主播接单)